找到相关内容2124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帝洛巴尊者传(2)

    之根,必须要切断。 动物死后,内脏会被取出,神识自然会离开身体。若必须要清除些什么,那么最好将心气无分的神识由中脉出口清除到净土去。帝洛巴随后给他迁识的教法(颇瓦法)。 若必须...不是事物的本身,同时应该检查这个人是善用了、还是误用了那些事物。 例如,有个人同时在某个花园中,第一个人很正常,第二个则容易沮丧,最后一人容易嫉妒。正常的那个人欣赏花园风景,对园中的春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1567901.html
  • 佛教常用器物(2)

    轻也;倚依是杖,除烦恼、出三界故。锡者明也,得智明故。锡者醒也,醒悟苦空三界结使故。锡者疏也,谓持者与五欲疏断故’。 锡杖经又说:‘是杖有錞,念途苦恼,则修戒定慧。念灾老病死,则除...灭之暗。(略译) 新华严经第七十八说:善男子!譬如一灯,入于闇室;百千年闇,悉能破尽。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,亦复如是:入于众生心室,百千万亿不可说劫,诸烦恼业,种种闇障,悉能除尽。(略译)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2867915.html
  • 解读佛教文化:唐代佛教(1)

    。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四圣谛,首先肯定人的一生沉溺在苦海中,没有丝毫乐处,即使有乐处,也是极暂时的。对不灭的神(灵魂)说来,由于无明(贪、瞋、痴总称为无明,也称为,贪欲尤为诸苦之根本,称为苦本)的缘故...,五花八门,尽逼引之能事,受祸害的,归根总是广大劳动人民。这里只把显而易见的大祸害,列举条如下:  第一,寺庙林立,宣扬迷信。寺庙是封建社会里地主统治的一种特殊组织。每个寺有寺主,又有少数执事僧,...

    范文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4468850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宝典

    . The Buddha's path is equality for all and no selfish desires. 025 一水贯通五湖四海 一月遍照万国九州 一雨普润春草木 一雷觉醒... evil seizes the initial advantage,it will fail in the end. 056 岁寒友:松、竹、梅 宇宙要:天、地、人 人生德:智、仁、勇 心中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068872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教育

    禁足妄想之心 正观魔军,清净身口意业 了悟五蕴非有,不受烦恼缠缚 如是实践之人,方为有道圣者 Imprison the six thieves,the senses:don't let them ...佛光菜根谭之教育、佛光菜根谭之教育 一句良言 能为失望的人带来重生的希望 一丝灯光 能为夜行的人带来行路的安全 一口饘粥 能为饥饿的人带来生存的力量 一把雨伞 能为风雨归人带来干爽的喜悦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168873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自在

    ,远离 Right mindfulness is a shield that protects us from our enemies. Right understanding is an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668879.html
  • 试论吉藏的净土观

    通念依正,名通念佛三昧。念佛三昧,无论是念佛正果还是依果,都可以灭除罪业,得无生法忍[29]。如《大智度论》所说,余三昧或治瞋不治业,或治业不治报。然念佛三昧遍治一切,遍治障,修之即可灭除...净化了的国土,也是佛教徒所追求和向往的地方。净土信仰最早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产物,根源于佛教僧众对释迦牟尼佛的怀念和对释迦佛说法道场的向往。大乘佛教认为,佛有法、报、应身[1],十方世界有无量诸佛。每一佛...

    华方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4868914.html
  • 陈泉州:信、解、愿(2)

    刻不容缓。这是佛教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概念。  第二,佛阐释出造成痛苦的因由。  不生不死、永远沉浸在幸福中不行吗?释迦牟尼佛找到了不能永恒幸福的根源,那就是我们众生都有贪、嗔、痴,是贪、嗔、痴让我们在...八个字——转迷成悟,离苦得乐!  佛法依修行目的,可分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,两者不是以外相而区分的,而是看是否具备出离心。如果修法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现世的利益,如健康长寿、升官发财、消灾等,或因惧怕恶道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769443.html
  • 星云大师与人间佛教全球化发展之研究

    那么当人在现实社会的旷野迷途,佛教能否是人间最佳的指引?  《阿弥陀经》形容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个五浊恶世:劫浊、见浊、烦恼浊、众生浊、命浊。娑婆的意译就是堪忍,意思是说这个世界的众生忍受贪、瞠、痴及...大同世界。主因在于中国文化具有大特征:㈠中庸的哲理。㈡理性的人生与社会。㈢对卓越造诣的追求。自古以降,即系中国的精神传统,历久弥新,且针对了二十世纪的人类危机,有补偏救弊的功能。  杭亭顿在他的书中...

    陆 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1869454.html
  • 宝藏论

    天地寥落。宇宙宽廓。中有烟尘。清虚翳膜。巍巍之形。内神外灵。妄有想虑。真一闇冥。其妄有识。其真有惑。非取而取。非得而得。是故理则无穷。物则无极。动兮乱兮。内发。视兮听兮。外受五欲。其心慌慌。其身忙忙...。不可以同迷。夫学道者有。其一谓之真。其二谓之邻。其谓之闻。习学谓之闻。绝学谓之邻。过此二者谓之真。不学道者亦有。其上谓之祥。其次谓之良。其下谓之殃。极乐谓之良。极苦谓之殃。不苦不乐谓之祥。然此...

    僧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0069578.html